農業廢棄物如何變廢為寶,價值幾何?蔬菜殘葉爛果、大田作物秸稈、林果殘枝、畜禽糞污等農業廢棄物,通過機械化技術變廢為寶,每年12萬噸菜田廢棄物實現循環利用,形成了農業綠色發展“順義模式”,日前,該模式入選2021年全國農業綠色發展典型案例。
順義區建立“市場回收+專業機構處置”的廢舊農膜和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置體系,農膜回收處置率近90%。菜田廢棄物收集儲運構建起了政府主導、企業參與、市場化運作的“順義模式”,基本實現全域菜田廢棄物循環利用。通過配備“收集-貯存-清運”設施,規?;笄蒺B殖場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0%以上。農業環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。
在北京奧格尼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車間內,一袋袋有機肥被生產出來。公司副總經理廖冬輝介紹,這些有機肥的原材料均來自于菜田廢棄物,生產出的有機肥優先用于順義區農田。順義區約有5.3萬畝菜田廢棄物被回收并集中資源化處理,菜田植物性垃圾回收率達80%,年平均回收量達到12萬噸,制成有機產品約3萬噸, 順義區成為北京市唯一一個實現菜田廢棄物全部循環利用的轄區,探索出了一條生態農業發展新路徑,北京市有關部門將此項創新工作總結為“順義模式”。該模式能夠實現菜田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,使資源得以循環利用,避免了因菜田垃圾堆積引起的道路阻塞、蚊蟲滋生、腐爛惡臭等一系列農村環境問題,具有良好的環境效益。
“順義模式”集成了農業廢棄物收集、拉運、好氧發酵、有機肥撒施機械化技術,采用好氧堆肥技術,將作物干秸稈、畜禽糞污、蔬菜殘葉爛果等農業廢棄物按一定比例混合后聯合堆肥,在好氧條件下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機廢棄物,生產生物有機肥料。產出的有機肥料回用于農田生產,用來為玉米、小麥、蔬菜等農作物提供營養。待農作物收獲后,一部分秸稈通過青貯、黃貯等方式加工為飼料,用于畜禽養殖,產生的畜禽糞污與另一部分秸稈繼續用于生產有機肥,從而實現了種養加循環、一二三產融合。
“順義模式”主要采用“農業生產者+經營性服務組織+有機肥加工廠+政策補貼”的運行模式,由專業服務組織負責農業廢棄物收集拉運,有機肥加工廠負責后續處理加工,再通過“政府購買服務-村鎮配合堆放-企業收集拉運”的運作方式,即政府通過作業補貼的形式,調動市場參與農業廢棄物的收集拉運積極性,以此促進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工作長期平穩開展。